危化品火灾如何扑救?
date
来源:网络
date
2025-06-19
see
1 浏览

引言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火灾风险。一旦发生火灾,若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爆炸、毒气扩散等。因此,了解并掌握不同种类危化品火灾的扑救方法至关重要。

一、危化品火灾的基本分类

根据燃烧物质的不同,危化品火灾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可燃液体火灾:如汽油、柴油、酒精、苯类等有机溶剂。
  • 2. 可燃气体火灾:如液化石油气(LPG)、天然气、氢气、乙炔等。
  • 3. 易燃固体火灾:如硫磺、金属粉末、硝化纤维素等。
  • 4. 遇水反应物质火灾:如钠、钾、电石(碳化钙)等。
  • 5. 氧化剂与有机过氧化物火灾: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二、灭火剂的选择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化品火灾,应选择合适的灭火剂进行扑救。错误的灭火剂可能导致火势扩大或引发二次事故。

1. 可燃液体火灾

  • 适用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如AFFF水成膜泡沫)、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
  • 不适用灭火剂:直流水(易造成液体飞溅,扩大火势)。

对于大面积油类火灾,优先使用泡沫覆盖法,形成隔离层隔绝氧气;小范围火情可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2. 可燃气体火灾

  • 适用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
  • 注意事项:首先应切断气源,防止气体继续泄漏;若无法切断气源,应在冷却周围设备的同时控制燃烧。

切勿盲目扑灭火焰,否则未燃烧的气体可能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易燃固体火灾

  • 适用灭火剂:水雾、泡沫、干粉。
  • 注意事项:部分金属粉末(如铝粉、镁粉)遇水会产生氢气,加剧燃烧,应避免使用水。

扑救时应注意防止粉尘飞扬,避免形成粉尘云引发爆炸。

4. 遇水反应物质火灾

  • 适用灭火剂:干粉、沙土、石墨粉。
  • 不适用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

此类物质遇水会释放可燃气体(如氢气),甚至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必须使用非水基灭火剂。

5. 氧化剂与有机过氧化物火灾

  • 适用灭火剂:大量水冲洗、干粉。
  • 注意事项:氧化剂本身具有助燃性,扑救时应防止其与其他可燃物接触,并注意通风。

三、扑救策略与战术安排

在扑救危化品火灾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扑救方案。

1. 现场评估与信息收集

  • 确认燃烧物质种类及其理化性质。
  • 判断是否有爆炸、中毒、腐蚀等次生风险。
  • 了解周边环境,如是否靠近居民区、水源地、电力设施等。

2. 划定警戒区域

  • 设立安全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
  • 对下风向区域加强监测,防止毒气扩散。

3. 灭火力量部署

  • 优先使用远程喷射设备(如消防炮、移动式泡沫车)进行扑救。
  • 组织多点进攻,防止火势蔓延。
  • 保持持续供水,确保灭火剂不间断供应。

4. 特殊情况处理

  • 储罐火灾:重点冷却罐壁,防止热膨胀破裂;必要时采取导流措施。
  • 管道泄漏火灾:优先关闭阀门,切断燃料源。
  • 仓库火灾:分区扑救,防止连锁反应。

四、安全注意事项

扑救危化品火灾是一项高风险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1. 个人防护装备(PPE)

  • 穿戴防化服、防毒面具、耐高温手套等专业防护装备。
  • 进入高浓度毒气区域前,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 防止二次伤害

  • 严禁擅自打开容器或破坏密封装置。
  • 避免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
  • 防止静电积累,使用防爆型设备。

3. 应急撤离机制

  • 设定明确的撤离路线和集合点。
  • 配备紧急通讯设备,确保指挥畅通。
  • 定期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五、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某化工厂苯储罐火灾

2021年某日,某化工厂苯储罐因雷击引发火灾。由于苯属于高度易燃液体且毒性大,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专业消防队赶赴现场。扑救过程中,采用泡沫覆盖法隔离氧气,并用水幕冷却相邻储罐,最终成功控制火势,未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二:某仓库金属粉末火灾

某仓库内存放大量铝粉,因电气短路引发火灾。初期使用水枪扑救导致铝粉飞散,引发粉尘爆炸,造成严重后果。事后调查发现,未识别铝粉为遇水反应物质是主要原因之一。该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准确识别危化品种类,合理选择灭火方式。

六、结语

危化品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扑救难度高等特点,要求相关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科学选择灭火剂、合理制定扑救策略、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未来,随着新型危化品不断涌现,应急管理与消防技术也需不断更新,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