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一项危化品一项有哪些

“二类一项危化品”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及我国相关分类标准,属于第2类气体中的第1项——有毒气体(Toxic Gases)的危险化学品。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危险货物分为9大类,其中第2类为“气体”,细分为三项:

  • 2.1项:易燃气体
  • 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 2.3项:有毒气体(即“二类一项”)

注意:虽然编号为“2.3项”,但在实际表述中,有时“二类一项”可能被误用。严格来说,“二类一项”应指第2类第1项,即“2.1项”易燃气体;但若按毒性划分,通常将“有毒气体”称为“二类三项”。因此,提问中的“二类一项”可能存在表述混淆。根据常见理解,若指有毒气体,应为“第二类第三项(2.3项)”。

若问题实际意指“第二类中具有毒性的气体”(即2.3项有毒气体),则包括以下典型化学品:

  1. 氯气(Cl₂):黄绿色气体,剧毒,用于水处理、化工生产,吸入可致严重呼吸系统损伤。
  2. 氨气(NH₃):刺激性气味,有毒,广泛用于制冷、化肥生产,高浓度可致肺水肿。
  3.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常见于不完全燃烧。
  4. 二氧化硫(SO₂):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工业排放中常见。
  5. 硫化氢(H₂S):臭鸡蛋味,剧毒,低浓度刺激眼鼻,高浓度可致“闪电式”死亡。
  6. 光气(COCl₂):剧毒,曾用作化学武器,用于有机合成,吸入极危险。
  7. 氰化氢(HCN):极高毒性,抑制细胞呼吸,极短时间内可致死。

这些气体均属于第2类第3项(2.3项)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急性毒性,吸入危害大,运输、储存和使用需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

总结:严格意义上,“二类一项”指2.1项易燃气体,但若理解为有毒气体,则应为“二类三项”。常见有毒气体包括氯气、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均属重点监管危化品,需专业管理与防护。

“二类一项危化品一项有哪些”相关资讯
危化品运输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本文详细探讨了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关键事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正确的包装与标识方法、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驾驶员的专业培训等内容。
哪些类型的海外投资项目需要备案?
本文详细列举了在进行海外投资过程中,哪些类型的投资项目需要依法履行备案手续,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并购项目等,并对部分例外情况进行了说明。
危化品有哪些主要危害?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在工业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但其潜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人类健康、环境安全以及公共安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危化品的主要危害,并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说明。
危化品分类:1.10自燃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自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这类物品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通常进一步细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其中1.10 自燃固体可理解为对自燃固体这一类别中特定危险性等级的标识(具体编号可能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核心概念一致)。特性自燃性:自燃固体具有较低的自燃点,在空气中能自发进行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
危化品分类: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在危化品分类中,2.4呼吸或皮肤过敏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一类危险特性,具体解释如下:呼吸过敏定义: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当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与上呼吸道(鼻和咽喉)接触时,可能导致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危害:有些化学物质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
危化品分类:1.2易燃气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2易燃气体属于第2类——气体的细分项,具体指那些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气体。这类气体在运输、储存或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泄漏或不当操作,可能因气体迅速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并在遇到点火源时引发燃烧或爆炸,从而产生抛射效应,但通常不会导致整体性的剧烈爆炸。1.2易燃气体的特性易燃性:这类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燃范围)遇明火、高温或静电火花等点火源时
危化品监管机构有哪些职责?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主要监管部门——应急管理部与生态环境部的职能分工。应急管理部负责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的安全监管,而生态环境部则侧重于危化品在环境影响、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监管。此外,还涉及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构建起我国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
危化品在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将从化工、医药和能源三大行业出发,深入探讨危化品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与广泛应用。
危化品事故案例有哪些教训?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与背后暴露的安全管理漏洞,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提升我国危化品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危化品分类:1.15有机过氧化物
在危化品分类中,1.15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O-O-)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化学活性高,对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极为敏感,容易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分解爆炸性: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极不稳定,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时,极易分解,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易燃性: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易分解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