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危化品价格表图片

目前,二氧化碳(CO₂)作为危化品的市场价格受地区、纯度、供应渠道及运输方式等因素影响,价格存在一定波动。以下是常见工业级二氧化碳(液态或气态)的大致价格参考(截至2023-2024年),仅供参考,实际价格以当地供应商报价为准:

  1. 液态二氧化碳

    • 价格区间:约300~600元/吨
    • 适用场景:食品级、焊接保护气、消防、化工原料等
    • 食品级CO₂价格较高,通常在800~1200元/吨
    • 瓶装液态CO₂(40L钢瓶):约30~60元/瓶(按充装量计)
  2. 气态二氧化碳

    • 价格略高于液态,运输成本高,多用于小规模使用
    • 一般按瓶计价:40L钢瓶约40~70元/瓶,视地区而定
  3. 高纯二氧化碳(99.99%以上)

    • 用于电子、实验室等精密领域
    • 价格:800~1500元/吨,甚至更高
  4. 危化品运输与储存附加费用

    • CO₂属于第2.2类危险品(非易燃无毒气体)
    • 运输需专用车辆,运输费另计,远距离可能增加100~300元/吨
    • 储存需高压容器或低温储罐,租赁或维护成本另计

影响价格因素

  • 地区:工业集中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供应充足,价格较低
  • 季节:夏季制冷需求增加,部分企业用CO₂制干冰,价格可能上涨
  • 政策:环保限产、碳排放管控可能影响供应

获取价格表图片建议
由于价格动态变化,官方危化品价格表通常不公开发布图片。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最新信息:

  • 联系本地气体供应商(如林德、空气化工、金宏气体等)索取报价单
  • 登录B2B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搜索“液态二氧化碳 价格”查看供应商发布的报价图片
  • 危化品交易平台或化工市场网站(如隆众资讯、卓创资讯)提供行情数据,部分含图表

注意事项

  • 采购需具备危化品经营或使用资质
  • 交易应签订正规合同,确保运输安全合规
  • 价格表图片可能涉及商业信息,传播需谨慎

如需具体价格表图片,建议直接咨询供应商获取最新PDF或图片格式报价单。

“二氧化碳危化品价格表图片”相关资讯
危化品分类:1.4氧化性气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4 氧化性气体”是依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相关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所划分的一类具有特定危险特性的气体,以下为你详细解释:定义氧化性气体是指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这类气体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通过释放氧气或引发氧化反应,显著增强其他物质的燃烧能力,甚至可能引发或加剧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特性助燃性:氧化性气体能够支持
危化品分类:1.15有机过氧化物
在危化品分类中,1.15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O-O-)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化学活性高,对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极为敏感,容易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分解爆炸性: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极不稳定,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时,极易分解,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易燃性: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易分解爆炸,
危化品分类:1.13氧化性液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氧化性液体是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通过释放氧气或引起其他物质氧化反应,可导致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定义与范围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等相关标准,氧化性液体被定义为在常温下为液态,能够通过提供氧元素引发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一类化学品。这类物质本身未必可燃,但可以剧烈增加其他可燃物的燃烧风险及强度。分类标准氧化性
一氧化碳在工业中的应用与安全管理
本文系统阐述了一氧化碳在冶金还原和化工合成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深入分析了其无色无味特性带来的中毒风险。文章详细介绍了报警器的安装与校准要求、供氧式呼吸器的使用规范,并提出了中毒人员抢救流程及送医注意事项,最后强调了一氧化碳作业场所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危化品分类:1.14氧化性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14 氧化性固体是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会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分类标准氧化性固体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类别1:在密闭容器中,受试物质(或混合物)与纤维素按质量比4:1或1:1混合,其平均燃烧时间小于溴酸钾与纤维素按质量比3:2混合物的平均燃烧时间。类别2:在密闭容器中,受试物质(或混
危化品分类: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在危化品分类中,2.4呼吸或皮肤过敏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一类危险特性,具体解释如下:呼吸过敏定义: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当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与上呼吸道(鼻和咽喉)接触时,可能导致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危害:有些化学物质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
危化品分类:1.10自燃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自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这类物品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通常进一步细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其中1.10 自燃固体可理解为对自燃固体这一类别中特定危险性等级的标识(具体编号可能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核心概念一致)。特性自燃性:自燃固体具有较低的自燃点,在空气中能自发进行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
隐形杀手:冷链运输中干冰泄漏引发的窒息悲剧与安全警示
一起因冷链运输过程中干冰包装破损导致车厢内人员昏迷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二氧化碳无色无味,高浓度下可迅速致人窒息,而此类风险常被忽视。本文深入剖析事件背景,揭示二氧化碳的隐蔽危害,强调运输过程中清晰标识、良好通风及严禁人员进入货舱等关键安全措施,并提出‘看不见的危险最致命’的深刻教训,呼吁行业加强安全管理与人员培训。
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分析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其化学特性、储存条件及运输管理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产品概述出发,深入探讨其可燃性与热稳定性,并系统阐述储存、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强调碳酸二甲酯的合理使用需紧密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分析与市场展望
本文围绕近期化工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现象,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探讨原材料成本、供需变化等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企业实际应对策略提出建议。同时,基于当前市场趋势预测未来价格走势,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稳定市场价格的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