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危化品价格表最新

截至目前,二氧化碳(CO₂)作为危化品的市场价格受地区、纯度、供应渠道及运输方式等因素影响,价格存在一定波动。以下是2024年国内部分地区的二氧化碳(工业级、食品级、高纯级)参考价格及说明:

  1. 工业级二氧化碳(纯度≥99.5%)

    • 价格区间:约300~600元/吨
    • 主要用于焊接保护气、化工原料、消防灭火等。
    • 液态二氧化碳价格通常按吨计,气态按瓶计(40L钢瓶约60~100元/瓶)。
  2. 食品级二氧化碳(纯度≥99.9%)

    • 价格区间:约800~1200元/吨
    • 用于碳酸饮料、食品保鲜、干冰制造等,需符合GB 1886.228食品安全标准。
    • 干冰(固态CO₂)价格较高,约2000~3000元/吨,视地区和用量浮动。
  3. 高纯二氧化碳(纯度≥99.99%)

    • 价格区间:1500~2500元/吨
    • 用于电子工业、激光气体、实验室等高端领域。

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 地区差异:华东、华南等工业密集区供应充足,价格较低;偏远地区运输成本高,价格上浮。
  • 运输成本:液态CO₂需专用槽车运输,距离越远,单价越高。
  • 供需关系:钢铁、化工副产气源稳定时价格平稳;环保限产或需求旺季(如夏季饮料生产)可能涨价。
  • 包装形式:散装液态最便宜,钢瓶装成本高(含瓶租和运输)。

注意事项

  • 二氧化碳虽常见,但属于第2.2类危险化学品(非易燃无毒气体),需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方可买卖。
  • 采购应选择具备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气体纯度和安全合规。
  • 实际成交价需与供应商具体洽谈,以上为市场大致参考。

建议通过正规危化品交易平台(如“化易天下”“摩贝网”)或联系当地气体公司(如林德、空气化工、金宏气体)获取实时报价。

“二氧化碳危化品价格表最新”相关资讯
危化品分类:1.4氧化性气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4 氧化性气体”是依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相关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所划分的一类具有特定危险特性的气体,以下为你详细解释:定义氧化性气体是指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这类气体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通过释放氧气或引发氧化反应,显著增强其他物质的燃烧能力,甚至可能引发或加剧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特性助燃性:氧化性气体能够支持
危化品分类:1.15有机过氧化物
在危化品分类中,1.15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O-O-)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化学活性高,对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极为敏感,容易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分解爆炸性: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极不稳定,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时,极易分解,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易燃性: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易分解爆炸,
一氧化碳在工业中的应用与安全管理
本文系统阐述了一氧化碳在冶金还原和化工合成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深入分析了其无色无味特性带来的中毒风险。文章详细介绍了报警器的安装与校准要求、供氧式呼吸器的使用规范,并提出了中毒人员抢救流程及送医注意事项,最后强调了一氧化碳作业场所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危化品分类:1.13氧化性液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氧化性液体是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通过释放氧气或引起其他物质氧化反应,可导致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定义与范围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等相关标准,氧化性液体被定义为在常温下为液态,能够通过提供氧元素引发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一类化学品。这类物质本身未必可燃,但可以剧烈增加其他可燃物的燃烧风险及强度。分类标准氧化性
危化品分类:1.14氧化性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14 氧化性固体是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会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分类标准氧化性固体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类别1:在密闭容器中,受试物质(或混合物)与纤维素按质量比4:1或1:1混合,其平均燃烧时间小于溴酸钾与纤维素按质量比3:2混合物的平均燃烧时间。类别2:在密闭容器中,受试物质(或混
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分析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其化学特性、储存条件及运输管理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产品概述出发,深入探讨其可燃性与热稳定性,并系统阐述储存、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强调碳酸二甲酯的合理使用需紧密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隐形杀手:冷链运输中干冰泄漏引发的窒息悲剧与安全警示
一起因冷链运输过程中干冰包装破损导致车厢内人员昏迷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二氧化碳无色无味,高浓度下可迅速致人窒息,而此类风险常被忽视。本文深入剖析事件背景,揭示二氧化碳的隐蔽危害,强调运输过程中清晰标识、良好通风及严禁人员进入货舱等关键安全措施,并提出‘看不见的危险最致命’的深刻教训,呼吁行业加强安全管理与人员培训。
危化品分类: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在危化品分类中,2.4呼吸或皮肤过敏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一类危险特性,具体解释如下:呼吸过敏定义: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当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与上呼吸道(鼻和咽喉)接触时,可能导致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危害:有些化学物质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
危化品分类:1.10自燃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自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这类物品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通常进一步细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其中1.10 自燃固体可理解为对自燃固体这一类别中特定危险性等级的标识(具体编号可能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核心概念一致)。特性自燃性:自燃固体具有较低的自燃点,在空气中能自发进行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
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分析与市场展望
本文围绕近期化工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现象,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探讨原材料成本、供需变化等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企业实际应对策略提出建议。同时,基于当前市场趋势预测未来价格走势,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稳定市场价格的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