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是危化品吗

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化学式:C3Cl2N3NaO3·2H2O)是一种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环境表面等的杀菌消毒。关于其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需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分类标准来判断。

根据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及相关标准,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未被直接列入目录中的具体条目。但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还需结合其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进行评估。

该物质具有以下潜在危险特性:

  1. 氧化性: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遇有机物、还原性物质或受热、摩擦、冲击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危险。

  2. 遇水或酸释放有毒气体:该物质遇水或酸性环境会释放出氯气(Cl₂),氯气为有毒气体,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危及生命。

  3. 腐蚀性:其水溶液呈酸性或弱酸性,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皮肤和眼睛也有一定刺激性。

  4. 不稳定性:在高温、潮湿或与不相容物质(如氨、胺类、易燃物)接触时,可能发生剧烈反应。

基于《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系列),若该物质符合“氧化性固体”“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或“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等分类标准,可能被认定为危险化学品。尽管未被直接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但在实际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仍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管控。

此外,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即使未明确列入目录,若其具有显著危险特性,也应参照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虽未被明确列为《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危化品,但因其具有氧化性、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特性,在实际操作中应视为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储存、运输和使用安全。

“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是危化品吗”相关资讯
异氰酸酯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应用与安全管理
异氰酸酯是聚氨酯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其高反应活性使其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然而,异氰酸酯与水反应释放二氧化碳的特性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本文将探讨异氰酸酯的定义、反应活性、储存条件、运输风险及防护措施,并强调其安全管理的专业性要求。
泳池中的隐形威胁:氯消毒副产物与科学防护策略
游泳是一项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但许多人在泳后常出现眼睛刺痛、头发变色等问题。这背后与泳池中广泛使用的氯制剂及其产生的副产物密切相关。本文从泳池水质异常现象切入,深入解析次氯酸钠与三氯异氰尿酸的消毒机制及其可能生成的有害副产物,探讨游泳者应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并提出泳池管理方应遵循的科学投加与定期检测建议,旨在提升公众对泳池安全的认知,推动健康、安全的游泳环境建设。
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分析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其化学特性、储存条件及运输管理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产品概述出发,深入探讨其可燃性与热稳定性,并系统阐述储存、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强调碳酸二甲酯的合理使用需紧密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危化品分类: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在危化品分类中,2.4呼吸或皮肤过敏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一类危险特性,具体解释如下:呼吸过敏定义: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当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与上呼吸道(鼻和咽喉)接触时,可能导致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危害:有些化学物质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
危化品分类:3.1危害水生环境
在危化品分类中,3.1危害水生环境是指化学品对水生生物(如鱼类、甲壳类动物、藻类等)及其生态系统造成的有害影响。这类化学品进入水体后,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等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进而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分类标准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危害水生环境的化学品分为以下类别:急性水生毒性:慢性水生毒性:附加类别:判定依据危害水生环境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数据:急性水生毒性数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与操作安全指南
本文围绕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重点讲解了如浓硝酸和氰化物等高危物质的操作注意事项,并详细阐述了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安全规程,包括通风橱的正确使用、废液处理流程等内容。同时,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了实验事故背后的管理漏洞,旨在提升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水平。
危化品分类:1.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在危化品分类中,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属于第4.3类危险品,这类物质在接触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易燃气体,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定义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13-2013),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指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准依据联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与使用规范
本文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与分类,列举了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如硫酸和液氯,并分析其用途与潜在风险。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危险化学品在储存、操作及应急处理方面的安全知识,最后强调了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钠块误入水槽引发小爆炸:一场由疏忽引发的化学警示
本文通过还原一起实验室中因误将金属钠块丢入水槽而引发小规模爆炸的真实场景,深入剖析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的化学原理,阐明正确的钠储存与废弃处理规范,并从中提炼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教训:即便是微量活泼金属,也绝不能随意处置,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玻璃水与防冻液是否需要经营许可证?——从危化品管理角度解析合规路径
随着加油站非油业务的快速发展,便利店销售玻璃水、防冻液等汽车养护产品日益普遍。然而,这些产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销售是否需要特殊许可,成为经营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法规与化学品分类标准,分析常见产品的性质,指出多数玻璃水与防冻液不属于危化品,但含高浓度酒精的产品可能被纳入监管范围,建议企业通过查询《危险化学品目录》进行合规确认,确保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