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钢瓶是危化品吗

是的,二氧化碳钢瓶属于危险化学品管理范畴,具体归类为压缩气体,属于危险化学品。

根据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及相关法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被列为危险化学品。二氧化碳(CO₂)虽然本身无毒、不可燃,但在高压下以液态或气态储存在钢瓶中,具有物理性危险,因此被纳入危险品管理。

二氧化碳钢瓶的主要危险性包括:

  1. 高压风险:钢瓶内压力通常高达5-15MPa(约50-150个大气压),若受到撞击、高温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钢瓶破裂或爆炸,造成严重安全事故。

  2. 窒息风险:二氧化碳在密闭空间中大量泄漏时,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导致缺氧环境,引发人员窒息甚至死亡。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地下室、冷库、实验室等)风险更高。

  3. 低温风险(液态二氧化碳):当液态二氧化碳迅速气化时会产生极低温,可能造成冻伤。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1),二氧化碳钢瓶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均需遵守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包括:

  • 钢瓶必须定期检验(一般每3年一次),确保结构完好;
  • 运输过程中需固定、防震、避免暴晒;
  • 储存区域应通风良好,远离热源和可燃物;
  • 使用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并配备压力表和减压阀;
  • 操作人员需接受安全培训。

此外,虽然二氧化碳不属于易燃易爆或剧毒类危化品,但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中,压缩二氧化碳被列为第2类危险货物(气体),联合国编号为UN1013,运输时需按危险品要求进行标识和管理。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钢瓶虽不具化学毒性或可燃性,但因其高压、窒息等物理危害,被明确列为危险化学品,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和安全操作。

“二氧化碳钢瓶是危化品吗”相关资讯
危化品分类:1.4氧化性气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4 氧化性气体”是依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相关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所划分的一类具有特定危险特性的气体,以下为你详细解释:定义氧化性气体是指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这类气体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通过释放氧气或引发氧化反应,显著增强其他物质的燃烧能力,甚至可能引发或加剧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特性助燃性:氧化性气体能够支持
危化品分类:1.15有机过氧化物
在危化品分类中,1.15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O-O-)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化学活性高,对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极为敏感,容易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分解爆炸性: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极不稳定,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时,极易分解,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易燃性: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易分解爆炸,
危化品分类:1.13氧化性液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氧化性液体是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通过释放氧气或引起其他物质氧化反应,可导致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定义与范围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等相关标准,氧化性液体被定义为在常温下为液态,能够通过提供氧元素引发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一类化学品。这类物质本身未必可燃,但可以剧烈增加其他可燃物的燃烧风险及强度。分类标准氧化性
高压氧气瓶运输爆炸事故剖析与安全运输管理策略
本文以一起司机运输氧气瓶途中发生爆炸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公众对氧气‘不燃但助燃’特性的常见误解,揭示高温环境与油脂接触才是引发高压氧气瓶爆炸的关键机制。文章进一步系统阐述高压气体钢瓶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点,涵盖环境控制、操作规范、设备检查与应急处置等内容,旨在提升从业人员与公众对高压气瓶安全的认知水平,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危化品分类:1.14氧化性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1.14 氧化性固体是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会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分类标准氧化性固体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类别1:在密闭容器中,受试物质(或混合物)与纤维素按质量比4:1或1:1混合,其平均燃烧时间小于溴酸钾与纤维素按质量比3:2混合物的平均燃烧时间。类别2:在密闭容器中,受试物质(或混
一氧化碳在工业中的应用与安全管理
本文系统阐述了一氧化碳在冶金还原和化工合成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深入分析了其无色无味特性带来的中毒风险。文章详细介绍了报警器的安装与校准要求、供氧式呼吸器的使用规范,并提出了中毒人员抢救流程及送医注意事项,最后强调了一氧化碳作业场所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危化品分类:1.10自燃固体
在危化品分类中,自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这类物品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通常进一步细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其中1.10 自燃固体可理解为对自燃固体这一类别中特定危险性等级的标识(具体编号可能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核心概念一致)。特性自燃性:自燃固体具有较低的自燃点,在空气中能自发进行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
危化品分类: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在危化品分类中,2.4呼吸或皮肤过敏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一类危险特性,具体解释如下:呼吸过敏定义: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当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与上呼吸道(鼻和咽喉)接触时,可能导致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危害:有些化学物质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
隐形杀手:冷链运输中干冰泄漏引发的窒息悲剧与安全警示
一起因冷链运输过程中干冰包装破损导致车厢内人员昏迷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二氧化碳无色无味,高浓度下可迅速致人窒息,而此类风险常被忽视。本文深入剖析事件背景,揭示二氧化碳的隐蔽危害,强调运输过程中清晰标识、良好通风及严禁人员进入货舱等关键安全措施,并提出‘看不见的危险最致命’的深刻教训,呼吁行业加强安全管理与人员培训。
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分析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其化学特性、储存条件及运输管理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产品概述出发,深入探讨其可燃性与热稳定性,并系统阐述储存、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强调碳酸二甲酯的合理使用需紧密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