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_二甲基甲酰胺是危化品吗

是的,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属于危险化学品。

根据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N,N-二甲基甲酰胺(CAS号:68-12-2)被列为危险化学品,其主要危险类别包括:急性毒性(经口、经皮)生殖毒性。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为UN2274,属于第6.1类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包装类别为Ⅲ类,表示具有较低的运输危险性,但仍需按规范管理。

DMF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合成纤维、塑料等领域。尽管其易燃性较低(闪点约58℃,属可燃液体),但其主要健康危害不容忽视:

  1. 毒性:DMF可通过吸入、皮肤吸收或食入进入人体。短期接触可能引起头晕、恶心、肝功能异常;长期或高浓度暴露可能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2. 生殖毒性:研究表明,DMF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可能影响生育能力或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被列为需重点管控的化学品。

  3. 环境危害:DMF对水生生物有一定毒性,需防止其进入环境水体。

在使用DMF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毒面具,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蒸气。储存时应密封、远离氧化剂和强碱,并置于阴凉通风处。

综上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属于国家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和管理需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确保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

“N_二甲基甲酰胺是危化品吗”相关资讯
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分析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其化学特性、储存条件及运输管理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产品概述出发,深入探讨其可燃性与热稳定性,并系统阐述储存、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强调碳酸二甲酯的合理使用需紧密结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甲苯在涂料与胶粘剂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安全管理
本文系统介绍了二甲苯在涂料和胶粘剂行业中的主要用途,深入分析了其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健康危害,并探讨了储存、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要求。文章强调,为保障作业人员健康与生产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危化品分类: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在危化品分类中,2.4呼吸或皮肤过敏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一类危险特性,具体解释如下:呼吸过敏定义: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当雾状、气态、蒸气化学刺激物与上呼吸道(鼻和咽喉)接触时,可能导致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危害:有些化学物质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
甲醇安全管理全链条探讨:从生产到操作的系统性分析
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燃料和溶剂领域。然而,其易燃、有毒的双重危险特性对储存、运输及操作环节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产品背景出发,深入探讨甲醇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危险属性、储存设施设计要求、运输规范以及员工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最终呼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装修后头晕恶心?警惕甲醛超标:从源头到治理的全面解析
许多人在装修后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往往忽视了甲醛这一隐形杀手。本文从装修后甲醛超标引发的健康问题切入,系统介绍甲醛的工业用途与释放源头,分析低浓度长期暴露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提供科学的检测方法与治理策略,包括通风、活性炭使用及专业治理的选择建议,帮助公众构建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危化品分类:3.1危害水生环境
在危化品分类中,3.1危害水生环境是指化学品对水生生物(如鱼类、甲壳类动物、藻类等)及其生态系统造成的有害影响。这类化学品进入水体后,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等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进而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分类标准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危害水生环境的化学品分为以下类别:急性水生毒性:慢性水生毒性:附加类别:判定依据危害水生环境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数据:急性水生毒性数
新房装修后头晕乏力?警惕甲醛超标背后的健康隐患
许多人在新房装修后出现头晕、乏力、喉咙不适等症状,往往忽视了室内甲醛超标这一隐形杀手。本文从真实情境切入,深入解析甲醛的主要来源,揭示长期低浓度暴露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提供科学有效的通风、检测与治理建议,帮助读者打造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危险化学品与日常生活:隐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
危险化学品并非只存在于实验室或工厂中,它们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指甲油到漂白剂,许多家庭常用的物品都含有潜在的有害成分。本文将探讨这些常见产品背后的隐患,并提供购买、使用及丢弃全过程的安全建议,呼吁公众提升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与防范意识。
工业酒精酿悲剧:从餐厅中毒事件看甲醇与乙醇的本质区别
某餐厅因使用工业酒精调制饮品导致多人中毒,引发公众对酒精种类混淆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深入剖析工业酒精与食用酒精在化学成分、用途及安全性的根本差异,重点解析甲醇中毒的生理机制与临床症状,并强调‘用途决定毒性’的核心原则,呼吁严禁工业品混入食品领域,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警惕喷漆作业中的隐形杀手:苯系物中毒与科学防护策略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喷漆作业中毒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油漆中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与致癌风险,系统比较自然通风与防爆机械通风在密闭空间中的适用性,并强调佩戴专用防毒面具而非普通口罩的重要性,旨在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企业防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