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化品分类中,2.10吸入危险是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从而可能对人类造成吸入毒性危险的物质或混合物。
定义与范围
- 吸入:指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呼吸系统,可能包括直接吸入或因呕吐导致的间接吸入。
- 吸入毒性:包括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或吸入后死亡等严重急性效应。
分类标准
- 第1类:物质被划入第1类的情况包括:
- 第2类:根据现有的动物研究结果和专家判断,考虑到表面张力、水溶性、沸点和挥发性,物质在40℃时测得的运动粘度≤14平方毫米/秒,但未被划入第1类的物质。
危险特性
- 急性效应:吸入后可能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损伤,甚至死亡。
- 吸入途径:吸入始于吸气的瞬间,在吸一口气所需的时间内,引起效应的物质停留在咽喉部位的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交界处。
- 呕吐影响:吸入物质或混合物可能在吞咽后呕吐时发生,这可能影响到标签和应急处理建议。
常见物质
- 吸入危险化学物质举例:纯苯、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1,4-二甲基环己烷、2,2-二甲基己烷、2,2-二甲基戊烷等。
安全措施
- 标签与标识:根据GHS分类标准,吸入危险的物质需要在标签上标明相应的危险象形图、信号词和危险说明。
- 操作与储存: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吸入危险物质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装置。
- 应急处理:如误吸入,应立即将受害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并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